<label id="j3kpy"></label>
    1. <dd id="j3kpy"></dd>

    2. <progress id="j3kpy"></progress>
    3. <s id="j3kpy"><acronym id="j3kpy"><cite id="j3kpy"></cite></acronym></s>
      <progress id="j3kpy"></progress>

      賞詩詞網

      文天祥

      文天祥
          文天祥(1236.6.6-1283.1.9),字履善,又字宋瑞,自號文山,浮休道人。漢族,吉州廬陵(今江西吉安縣)人,南宋末大臣,文學家,民族英雄。寶祐四年(1256年)進士,官到右丞相兼樞密史。被派往元軍的軍營中談判,被扣留。后脫險經高郵嵇莊到泰縣塘灣,由南通南歸,堅持抗元。祥光元年(1278年)兵敗被張弘范俘虜,在獄中堅持斗爭三年多,后在柴市從容就義。著有《過零丁洋》、《文山詩集》、《指南錄》、《指南后錄》、《正氣歌》等作品。

      參考資料

      加資料 加資料

      從容就義

      至元十九年(1282)十二月初九,是文天祥就義的日子。這一天,兵馬司監獄內外,布滿了全副武裝的衛兵,戒備森嚴。上萬市民聽到文天祥就義的消息,就聚集在街道兩旁。從監獄到刑場,文天祥走得神態自若,舉止安詳。行刑前,文天祥問明了方向,隨即向著南方拜了幾拜。監斬官問:“丞相有什么話要說?回奏尚可免死?!蔽奶煜椴辉僬f話,從容

      苦戰東南

      端宗繼位   德祐二年(公元前1276)五月初一,益王在福州登位,改元景炎,是為端宗。廣王晉封為衛王。江萬載仍按謝道清囑令暗中攝行軍中事,少壯抗元派文天祥擔任樞密使兼都督諸路軍馬。南宋末期抗元明暗兩統帥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匯合,南宋形勢大為好轉。七月,文天祥在南劍州(今福建南平)開督府,福建、廣東、江西的許多文臣武將

      生平

      文天祥(1236-1283)字履善,又字宋瑞,自號文山,浮休道人,南宋末期吉州廬陵(今江西吉安縣)人。19歲時獲廬陵鄉??荚嚨谝幻?,理宗寶祐四年(1256年)中選吉州貢士。南宋著名文學家,愛國詩人。初名云孫,字天祥,選中貢士后,換以天祥為名,改字履善。寶祐四年(1256年)中狀元后再改字宋瑞,后因住過文山,而號文山

      文學著作

      著有《文山詩集》《指南錄》《指南后錄》《吟嘯集》《文山先生集》《過零丁洋》《正氣歌》等。   《過零丁洋》和《正氣歌》最為人所認識和稱道。九死一生,浩然正氣,“人生自古誰無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”名垂千古,光耀史冊!1283年1月9日,文天祥慷慨就義,時年四十七。作品有《過零丁洋》、《文山詩集》、《指南錄》、《指南后

      文官武略

      贛州父母官   咸淳十年(1274),文天祥被委任為贛州(今江西境內)知州。贛州緊鄰他的家鄉,在贛州期間,他辦事分外勤謹,主張對人民少用刑罰,多用義理,所屬10個縣的人民對他非常愛戴,加以這年風調雨順,稻谷豐收,出現了短暫的安樂景象。但不到一年,蒙古大舉南侵,南宋到了最危險的時刻,文天祥結束了15年的宦海浮沉,踏上

      品格事跡

      見賢思齊   文天祥在童年時,就很仰慕英雄人物,尤愛讀忠臣傳。有一天,他來到吉州的學宮瞻仰先賢遺像。他看到吉州的歐陽修、楊邦乂、胡銓的遺像肅穆地陳列其中,令他十分欽佩和敬慕。這些忠烈之士都是本鄉本土的人,他們能做到的,文天祥覺得自己也要做到。 嚴父良師   文天祥的父親文儀,是個讀書人,一生不做官。他嗜書如命,只

      歷史古跡

      文山城墻   文天祥在南劍州(今福建南平)開府聚兵期間留下不少事跡,影響最深的是“文山城墻”。 “文山城墻"位于福建南平市延平區城北茫蕩山的蓮花山,城垣舊址長5000余米、寬4.5米,高3米許,外側利用天然山脊為陡峭工事,部分地段用石頭壘砌而成,更多為夯土所筑,十分壯觀。   遺址后經造林、開路,嚴重受毀

      国产91久久精品一区二区
      <label id="j3kpy"></label>
      1. <dd id="j3kpy"></dd>

      2. <progress id="j3kpy"></progress>
      3. <s id="j3kpy"><acronym id="j3kpy"><cite id="j3kpy"></cite></acronym></s>
        <progress id="j3kpy"></progress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