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label id="j3kpy"></label>
    1. <dd id="j3kpy"></dd>

    2. <progress id="j3kpy"></progress>
    3. <s id="j3kpy"><acronym id="j3kpy"><cite id="j3kpy"></cite></acronym></s>
      <progress id="j3kpy"></progress>

      賞詩詞網

      虞世南

      虞世南
          永興縣文懿子虞世南,字伯施,漢族,余姚(慈溪市觀海衛鎮鳴鶴場)人。初唐著名書法家、文學家,政治家。隋煬帝時官起居舍人,唐時歷任秘書監、弘文館學士等。唐太宗稱他德行、忠直、博學、文詞、書翰為五絕(“世南一人,有出世之才,遂兼五絕。一曰忠讜,二曰友悌,三曰博文,四曰詞藻,五曰書翰?!痹性娢募?0卷,但早已散失不全。民國時期,張壽鏞輯成 《虞秘監集》 4卷,收入 《四明叢書》。

      參考資料

      加資料 加資料

      介紹

      虞世南初唐著名書法家、文學家,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,越州余姚(今屬浙江省)人。官至秘書監,封永興縣子,故世稱“虞永興”,享年八十一歲,賜禮部尚書。其書法剛柔并重,   虞世南,隋大業初授秘書郎。入唐,太宗引為秦府參軍,弘文館學士。貞觀七年(633年)轉秘書監,賜爵永興縣子,授銀青光祿大夫,世因稱“虞秘監”或“虞永

      生平

      虞世南身體文弱,博聞強識。少年時與兄虞世基一起拜博學廣識的顧野王為師。十余年勤學不倦,學到緊要處,累旬不盥櫛。尤喜書法,與王羲之七世孫智永和尚友善。智永精王羲之書法,虞世南在智永的精心傳授下,妙得其體,圓融遒麗,外柔內剛,繼承了二王(王羲之,王獻之)書法傳統。他與當時的歐陽詢、褚遂良、薛稷合稱唐初四大書法家,而虞世

      作品集述

      孔子廟堂碑為虞世南撰文并書寫。原碑立于唐貞觀初年??瑫?5行,每行64字。碑額篆書陰文“孔子廟堂之碑”六字。碑文記載唐高祖五年,封孔子二十三世后裔孔德倫為褒圣侯,及修繕孔廟之事。為虞世南六十九歲時所書。此碑書法用筆俊朗圓潤,字形稍呈狹長而尤顯秀麗。橫平豎直,筆勢舒展,一片平和潤雅之象。宋黃庭堅有詩贊曰:“虞書廟堂貞

      精通書法

      虞世南是跟從王羲之的七世孫、隋朝書法家智永禪師學習書法的。他的字用筆圓潤,外柔內剛,結構疏朗,氣韻秀健。傳說唐太宗學書就是以虞世南為師。唐太宗常感到“戈”字難寫。有一天,他寫字時寫到“戩(jian剪)”字,只寫了“晉”的半邊,讓虞世南寫另外半邊的“戈”。寫成以后,唐太宗讓魏征來鑒賞,魏征看了說:“今窺(看的意思)圣

      文學造詣

      其父虞荔,兄虞世基,叔父虞寄,均名重一時。虞寄無子,世南過繼于他,故字伯施。   仕隋為秘書監,賜爵永興縣子,世稱“虞永興”或“虞秘監”。授青光祿大夫,謚文懿。沉靜寡欲,精思讀書,至累旬不盥櫛。文章婉縟,見稱于仆射徐陵,由是有名。在隋,官秘書郎,十年不徙。入唐,為秦府記室參軍,遷太子中舍人。太宗踐祚,歷弘文館學士

      整理藏書

      太宗引為秦府參軍,授弘文館學士,與房玄齡對掌文翰。后轉著作郎兼弘文館學士,除秘書少監,貞觀七年(633)轉秘書監,主管國家圖書館藏書。在任職于秘書監時,充分利用國家藏書,編輯有類書名《北堂書抄》160卷。北堂是秘書省的后堂,故名。全書分19部,下分852類,每類摘引唐以前古籍中一些有關的詞句,但不盡注明出處。為唐代

      国产91久久精品一区二区
      <label id="j3kpy"></label>
      1. <dd id="j3kpy"></dd>

      2. <progress id="j3kpy"></progress>
      3. <s id="j3kpy"><acronym id="j3kpy"><cite id="j3kpy"></cite></acronym></s>
        <progress id="j3kpy"></progress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