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label id="j3kpy"></label>
    1. <dd id="j3kpy"></dd>

    2. <progress id="j3kpy"></progress>
    3. <s id="j3kpy"><acronym id="j3kpy"><cite id="j3kpy"></cite></acronym></s>
      <progress id="j3kpy"></progress>

      賞詩詞網

      議論

      形式
      蘇軾

      于潛僧綠筠軒

      作者:蘇軾  

      寧可食無肉,不可使居無竹。 無肉令人瘦,無竹令人俗。 人瘦尚可肥,士俗不可醫。 旁人笑此言,似高還似癡。 若對此君仍大嚼,世間那有揚州鶴?

      魯迅

      題三義塔

      作者:魯迅  

      三義塔者,中國上海閘北三義里遺鳩埋骨之塔也,在日本,農人共建。奔霆飛熛殲人子,敗井頹垣剩餓鳩。 偶值大心離火宅,終遺高塔念瀛洲。 精禽夢覺仍銜石,斗士誠堅共抗流。 度盡劫波兄弟在,相逢一笑泯恩仇。 西村博士于上海戰后得喪家之鳩,持歸養之,初亦相安,而終化去。建塔以藏,且征題詠,

      蘇軾

      書林逋詩后

      作者:蘇軾  

      吳儂生長湖山曲,呼吸湖光飲山淥。 不論世外隱君子,傭兒販婦皆冰玉。 先生可是絕俗人,神清骨冷無由俗。 我不識君曾夢見,瞳子了然光可燭。 遺篇妙字處處有,步繞西湖看不足。 詩如東野不言寒,書似西臺差少肉。 平生高節已難繼,將死微言猶可錄。 自言不作封禪書,更肯悲吟白頭

      蘇轍

      六國論

      作者:蘇轍  

      嘗讀六國《世家》,竊怪天下之諸侯,以五倍之地,十倍之眾,發憤西向,以攻山西千里之秦,而不免于死亡。常為之深思遠慮,以為必有可以自安之計,蓋未嘗不咎其當時之士慮患之疏,而見利之淺,且不知天下之勢也?! 》蚯刂耘c諸侯爭天下者,不在齊、楚、燕、趙也,而在韓、魏之郊;諸侯之所與秦爭天

      蘇軾

      孫莘老求墨妙亭詩

      作者:蘇軾  

      蘭亭繭紙入昭陵,世間遺跡猶龍騰。 顏公變法出新意,細筋入骨如秋鷹。 徐家父子亦秀絕,字外出力中藏棱。 嶧山傳刻典刑在,千載筆法留陽冰。 杜陵評書貴瘦硬,此論未公吾不憑。 短長肥瘦各有態,玉環飛燕誰敢憎。 吳興太守真好古,購買斷缺揮縑繒。 龜趺入座螭隱壁,空齋晝靜聞登登。 奇蹤散出

      趙翼

      論詩五首·其三

      作者:趙翼  

      只眼須憑自主張,紛紛藝苑漫雌黃。 矮人看戲何曾見,都是隨人說短長。

      袁枚

      黃生借書說

      作者:袁枚  

      黃生允修借書。隨園主人授以書,而告之曰:   書非借不能讀也。子不聞藏書者乎?七略、四庫,天子之書,然天子讀書者有幾?汗牛塞屋,富貴家之書,然富貴人讀書者有幾?其他祖父積,子孫棄者無論焉。非讀書為然,天下物皆然。非夫人之物而強假焉,必慮人逼取,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,曰:“今日存

      蘇軾

      晁錯論

      作者:蘇軾  

      天下之患,最不可為者,名為治平無事,而其實有不測之憂。坐觀其變,而不為之所,則恐至於不可救;起而強為之,則天下狃於治平之安而不吾信。惟仁人君子豪杰之士,為能出身為天下犯大難,以求成大功;此固非勉強期月之間,而茍以求名之所能也。   天下治平,無故而發大難之端;吾發之,吾能收之,

      蘇軾

      賈誼論

      作者:蘇軾  

      非才之難,所以自用者實難。惜乎!賈生,王者之佐,而不能自用其才也。   夫君子之所取者遠,則必有所待;所就者大,則必有所忍。古之賢人,皆負可致之才,而卒不能行其萬一者,未必皆其時君之罪,或者其自取也。   愚觀賈生之論,如其所言,雖三代何以遠過?得君如漢文,猶且以不用死。然則

      蘇軾

      留侯論

      作者:蘇軾  

      古之所謂豪杰之士者,必有過人之節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,匹夫見辱,拔劍而起,挺身而斗,此不足為勇也。天下有大勇者,卒然臨之而不驚,無故加之而不怒。此其所挾持者甚大,而其志甚遠也。   夫子房受書于圯上之老人也,其事甚怪;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,有隱君子者出而試之。觀其所以微見其意者,皆

      蘇洵

      心術

      作者:蘇洵  

      為將之道,當先治心。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,麋鹿興于左而目不瞬,然后可以制利害,可以待敵。   凡兵上義;不義,雖利勿動。非一動之為利害,而他日將有所不可措手足也。夫惟義可以怒士,士以義怒,可與百戰。   凡戰之道,未戰養其財,將戰養其力,既戰養其氣,既勝養其心。謹烽燧,嚴斥堠,

      蘇洵

      辨奸論

      作者:蘇洵  

      事有必至,理有固然。惟天下之靜者,乃能見微而知著。月暈而風,礎潤而雨,人人知之。人事之推移,理勢之相因,其疏闊而難知,變化而不可測者,孰與天地陰陽之事。而賢者有不知,其故何也?好惡亂其中,而利害奪其外也!   昔者,山巨源見王衍曰:“誤天下蒼生者,必此人也!”郭汾陽見盧杞曰:“

      蘇洵

      管仲論

      作者:蘇洵  

      管仲相桓公,霸諸侯,攘夷狄,終其身齊國富強,諸侯不敢叛。管仲死,豎刁、易牙、開方用,威公薨于亂,五公子爭立,其禍蔓延,訖簡公,齊無寧歲。夫功之成,非成于成之日,蓋必有所由起;禍之作,不作于作之日,亦必有所由兆。故齊之治也,吾不曰管仲,而曰鮑叔。及其亂也,吾不曰豎刁、易牙、開方,而

      柳宗元

      駁復仇議

      作者:柳宗元  

      臣伏見天后時,有同州下邽人徐元慶者,父爽為縣吏趙師韞所殺,卒能手刃父仇,束身歸罪。當時諫臣陳子昂建議誅之而旌其閭;且請“編之于令,永為國典”。臣竊獨過之。   臣聞禮之大本,以防亂也。若曰無為賊虐,凡為子者殺無赦。刑之大本,亦以防亂也。若曰無為賊虐,凡為理者殺無赦。其本則合,其

      晁錯

      論貴粟疏

      作者:晁錯  

      圣王在上,而民不凍饑者,非能耕而食之,織而衣之也,為開其資財之道也。故堯、禹有九年之水,湯有七年之旱,而國亡捐瘠者,以畜積多而備先具也。今海內為一,土地人民之眾不避湯、禹,加以亡天災數年之水旱,而畜積未及者,何也?地有遺利,民有余力,生谷之土未盡墾,山澤之利未盡出也,游食之民未盡

      叔向賀貧

      作者:佚名  

      叔向見韓宣子,宣子憂貧,叔向賀之。宣子曰:“吾有卿之名而無其實,無以從二三子,吾是以憂,子賀我,何故?”   對曰:“昔欒武子無一卒之田,其宮不備其宗器,宣其德行,順其憲則,使越于諸侯。諸侯親之,戎狄懷之,以正晉國。行刑不疚,以免于難。及桓子,驕泰奢侈,貪欲無藝,略則行志,假貨

      展禽論祀爰居

      作者:佚名  

      海鳥曰“爰居”,止于魯東門之外二日。臧文仲使國人祭之。展禽曰:“越哉,臧孫之為政也!夫祀,國之大節也,而節,政之所成也。故慎制祀以為國典。今無故而加典,非政之宜也。   “夫圣王之制祀也,法施于民則祀之,以死勤事則祀之,以勞定國則祀之,能御大災則祀之,能捍大患則祀之。非是族也,

      左丘明

      子魚論戰

      作者:左丘明  

      二十有二年春,公伐邾,取須句。夏,宋公、衛侯、許男、滕子伐鄭。秋,八月丁未,及邾人戰于升陘。冬,十有一月己巳朔,宋公及楚人戰于泓,宋師敗績。   楚人伐宋以救鄭。宋公將戰。大司馬固諫曰:“天之棄商久矣,君將興之,弗可赦也已?!备ヂ?。冬十一月己巳朔,宋公及楚人戰于泓。宋人既成列,

      韓愈

      送孟東野序

      作者:韓愈  

      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:草木之無聲,風撓之鳴。水之無聲,風蕩之鳴。其躍也,或激之;其趨也,或梗之;其沸也,或炙之。金石之無聲,或擊之鳴。人之于言也亦然,有不得已者而后言。其歌也有思,其哭也有懷,凡出乎口而為聲者,其皆有弗平者乎!   樂也者,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,擇其善鳴者而假之鳴。

      李東陽

      柯敬仲墨竹

      作者:李東陽  

      莫將畫竹論難易,剛道繁難簡更難。 君看蕭蕭只數葉,滿堂風雨不勝寒。

      1 2 3 4 5 下一頁 共82篇
      詩詞周邊
      古文典籍
      著名詩人
      国产91久久精品一区二区
      <label id="j3kpy"></label>
      1. <dd id="j3kpy"></dd>

      2. <progress id="j3kpy"></progress>
      3. <s id="j3kpy"><acronym id="j3kpy"><cite id="j3kpy"></cite></acronym></s>
        <progress id="j3kpy"></progress>